一文看懂vivo充電器家族:10款覆蓋10W至120W,多場景快充全梳理詳解

前言

作為一個以科技、設計與創新為全球化的消費性電子品牌,vivo自創立以來就致力於智慧型手機、智慧配件、軟體與線上服務的研發與製造。憑藉「設計驅動、智慧服務」為核心的品牌價值觀,vivo 在不斷擴張的全球市場中,憑藉著強大的研發能力與廣泛的生態佈局,形成了獨特的產品競爭力。

vivo 不僅將智慧型手機作為主戰場,更將充電器這項配件生態納入戰略視野。憑藉完整的功率覆蓋、豐富的介面組合、支援多種快充協議,以及氮化鎵技術在高功率段的應用,vivo 的充電器產品線代表了品牌在硬體配件領域的延伸與創新。下面,我們將從整體產品佈局、協議相容性、重量體積與功率密度等關鍵維度,全面解讀這個龐大且細分的產品家族。

vivo充電器家族概覽

以上彙整了vivo的10款主流充電器,總輸出功率從10W-120W不等,主要涵蓋120W、90W、65W、80W、45W、18W、10W多個不同功率段,每款充電器具體的型號、總輸出功率、介面組合、支援協議、尺寸重量都一並列。

在具體的充電協議方面,vivo這10款各具不同特色的充電器均支援最基本的DCP充電協議,除了10W旅行充電器外,充電器均支援高通Quick Charge、以及vivo自家的VFCP超級快閃;此外還有多款具備USB-C介面的充電器支援UFCS、PD、PPS快遞協議。

在120W這個功率段,vivo共有三款充電器,其中兩款採用氮化鎵技術;接口方面兩款為單USB-C接口設計,一款為2C1A接口設計,均採用高壓QR電源方案設計,提供最高120W超級閃充,均支援100W PPS以及UFCS融合快充等協議。

這三款充電器定位相對清晰,120W​​三口閃充充電器具備3個USB接口以及折疊插腳設計,更加適合多設備用戶或者有外出差旅需求的用戶;而另外兩款充電器除內部所用的方案不同外,整體的體積、重量和輸出性能接近。

在80-90W這個功率段,vivo共有3款充電器,分別是兩款80W以及一款90W充電器,其中兩款採用氮化鎵技術;接口方面兩款為單USB-A接口設計,一款為1C1A接口設計,均採用QR電源方案設計,分別可提供最高80W/90W超級閃充。

這三款充電器定位相對清晰,80W雙口閃充氮化鎵充電器具備2個USB接口以及折疊插腳設計,且支援PD、PPS等快充協議,更加適合多設備用戶或者有外出差旅需求的用戶;另外兩款充電器除了峰值功率上有差異,90W氮化鎵CS器還增加了對UF 的支援。

在44-45W這個功率段,vivo共有3款充電器,分別是45W雙口閃充氮化鎵充電器以及一款44W閃充充電器,其中前者採用氮化鎵技術,介面為1C1A設計,除了支援vivo超級閃充(VFCP)外,還支援基本充電、PD、PPSA.S74級充電協定,則相對為系統充電-B-A4p,充電單元,則相對為系統充電。

在10-18W這個功率段,vivo共有兩款充電器,分別是18W閃充充電器以及10W旅行充電器,均採用單一USB-A介面設計,前者支援vivo超級快閃(VFCP)外,也支援QC、DCP快充協議,後者則是僅支援DCP充電協定。

重量對比

繪製出長條圖,可以看到vivo充電器家族每個產品的具體重量,其中最重的是vivo 120W三口閃充充電器,重量達157g,無論是在接口組合還是輸出性能、協議支援等方面,都是目前vivo充電器家族中第一梯隊;vivo 10W 旅行充電器輸出最低,重量也是最輕。

充電功率

總輸出功率

從長條圖可以看出vivo充電器家族每款的總輸出功率,主要涵蓋10-18W、44-45W、80-90W、120W 多個檔位,其中總輸出功率最高的三款120W閃充充電器,分別是兩款120W USB-C接口充電器以及一款三款120W閃充充電器,分別是兩款120W USB-C接口充電器以及一款三款閃充電器是總功率充電充電器是10W。

單口最高輸出功率

從長條圖可以看出vivo充電器家族每款的單口輸出功率,和總輸出功率基本上一致。

功率密度

充電器的功率密度是指其輸出功率與體積的比值,通常以W/cm³表示,反映了充電器在體積限制下的能量輸出能力。

從長條圖可以看出,vivo充電器家族中各產品的功率密度表現不一,其中兩款120W單USB-C扣充電器的表現最為突出,均支援高達120W的峰值輸出功率,功率密度可達1.28-1.29W/cm³。

充電頭網總結

vivo充電器家族提供了從10W到120W的廣泛功率選擇,涵蓋了多個主流功率段。這些充電器在介面組合、尺寸重量和支援的充電協議上各有不同,但絕大多數都支援基礎的DCP協議、高通QC快充以及vivo自家的VFCP超級閃充。此外,許多配備USB-C介面的機型也相容於PD和PPS等通用快充協議,部分高階機型甚至支援UFCS融合快充,展現了出色的協議相容性。

 

具體來看,其產品線根據功率清晰地分為幾個梯隊:頂級的120W型號部分採用了氮化鎵技術,並擁有單C口或2C1A等多接口設計,功率密度表現突出;中高功率的80 -90W和44-45W段位同樣有氮化鎵產品,且具備單口或1C1A等不同介面組合,以滿足多設備用戶和差旅人士的需求;而基礎的10-18W充電器則設計更為簡約。整體而言,vivo透過多樣化的產品組合,為不同需求和場景的使用者提供了豐富的快充解決方案。

文章分類
vivo GooglePixel 谷歌 Google25W Qi2.2磁吸無線充電器 GooglePixel 10 Pro XL iPhone 17 Pro Max 小米17 Pro Max PD3.0 三星 明緯 1500W Switch 2 iPhone 16 iPhone 17 iPhone17 Pro Max MagSafe iPhone Air 蘋果 iPhone17 MacBook Pro 16 M4 Pro MacBook Pro 16 AirPods iOS 26 iPhone 充電器 PD 3.2 realme GT Qi2 Google Pixel 10 Pixel 10 Qi2.2 GooglePixel 10 AVS快充 行動電源 OPPO 充電 moto X50 Ultra 無線充電 戴爾 電源協議 280W USB-C 電源供應器 AirPods Pro3 召回 Galaxy A56 Google iOS26 影石Insta360 X5 Plaud Note AI智慧錄音卡 S25Edge iPhone 17 Pro ASUS 筆電 CCC認證 Qi2.0 無線 iPhone16 Pro 任天堂 聯想拯救者 iPhone 16e Studio Display PD3.1 小米 100W快充 聯想 摩托羅拉 聯想拯救者170W 拯救者PB9 USB-C 140W 170W LEGION拯救者 LEGION 氮化鎵適配器 REDMI REDMI K80 Pro MacBook Air 13 M4 240W滿功率充電器 OPPO Find X8 MacBook Pro 酷態科 充電線 240W電源供應器 USB介面詳解 iPhone 16Plus HMD Skyline 5G Qi2無線充電 USB4 2.0 傳輸速率 頻寬 雷電5 蘋果數據線 手機快充功率匯總 SVOOC+UFCS多協議 OPPO SUPERVOOC 80W PD、UFCS協議充電 18650 動力18650 動力鋰電池 普通鋰電池 ICR(鋰鈷氧)和INR(鋰鎳錳鈷氧)鋰電池 壓降 HomePod HomePod mini 智慧音箱 Mate70 AirPods Max 蘋果公司 AirPods2 AirPods 3 AirPods Pro AirPods Pro 2(USB-C) AirPods Pro 2 Apple Watch Series 10 Xiaomi小米手環9 Pro Thunedrbolt5 電池 Apple Watch SE 2、S8、Ultra Apple Watch S8 Apple Watch Ultra 快充 一加 大疆 生活知識+ 電視機 MOS iPhone16 Plus iPhone15 Pro 華為100W 多口全能充電器 新能源 電車 充电器 iPhone16 華為 無印良品 MSI 微星 手機 Apple iPad Air ipad 適配器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