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報告:Apple蘋果HomePod
HomePod是蘋果發布的一款智慧音箱,但是在非蘋果用戶面前它只能成為一個時尚的家居擺設,因為它可以說是蘋果一款非常封閉,集成度高的產品。
據說整合度和性能之高,相當於內部整合了一台手機。下面我愛音頻網將透過拆解向大家揭曉它的整合度到底有多高。
一、Apple蘋果HomePod開箱
這次我愛音頻網拆解的是黑色款,故包裝上的產品效果圖是黑色的網狀圓柱形,不知道為什麼這個視覺效果容易讓人浮想聯翩。
產品頂部也認真地做了產品的俯視效果圖。
背面是一些產品資訊。
功能:
Siri、七個高音號角喇叭、重低音喇叭、八個放大器、六個麥克風陣列、音訊波束成型、802.11ac 無線區域網路、藍牙5.0。
包裝內包含產品本體和連在一起的交流電源線。
電源轉接器,型號Apple 106 CH622-00104,支援250V交流電輸入,中國製造。
音箱頂部的RGB呼吸燈,效果非常的炫目。
整個機身被一種叫做Ecoya的環保原液色紗的編織網布包裹,使得整個側面渾然一體。
底部正中間是Apple的LOGO,外面一圈厚實的矽膠緩衝底部和側面的編織網布彷彿無縫連接,在設計上具有整體感。
矽膠底的內側有一個孔。
共有兩個孔,他們中間是產品訊息,型號A1639,美國蘋果公司,輸入:100-240V ~ 50-60Hz,1A,中國製造,產品名稱:智慧音箱。
頂部是硬質塑料,同樣與編織網布的側面渾然一體。
二、Apple蘋果HomePod拆解
由於連接線和音箱本體形成了一個整體,所以拆卸工作要從導線開始。稍微用力一拔電源線即可與箱體分離。
交流電線連接到一個插座端子,可見孔內有金屬夾片。
與電源線對應的機身連接處插座上也有兩個金屬觸片。
頂部的這塊半透明的塑膠擋板與機身之間採用泡棉膠粘合,一邊均勻加熱一邊用刀片割開泡沫膠將其取下。
中間是圓形的透明透光孔,讓RGB燈光通過,同時觸摸這個位置還能執行播放/暫停的操作,兩側是音量+、-形狀的透光孔,下面的小圓形的是光線感應器的透光孔。
機身面板這邊,在燈位上挖了對應形狀的孔,中間白色區域是RGB模組均光板。
光線感應器特寫。
接下來看看RGB模組這邊,拆開表面一層白色透光片,底下是LED陣列。
每個燈位由一個透明的圓形透鏡結構塑膠導光到一大片白色的半透明導光片上,產生均勻的光效。
共19顆RGB LED燈組成的LED陣列。
拆下頂蓋主機板的螺絲,掀開這塊主機板,可以看到它用排線跟機身連接。
主機板背面特寫。
拆下主機板後的機身頂部,左右兩個黑色長條狀泡棉鐵鎳用來導出頂蓋主機板的靜電,中間是連接到下一層主機板的排線,下面有一組繩索收緊裝置用來收緊音箱網布頂口。
拆下這層塑膠罩,正面特寫。
塑膠支架的背面特寫。
露出的這部分主機板就是HomePod的核心。排線上印刷著821-01259-A。
主機板一面是三大塊金屬屏蔽罩覆蓋的區域。
主機板背面是一整塊金屬罩覆蓋的區域。
在主機板下方是大尺寸全頻揚聲器,上面這層蓋子是全方向開孔的,便於向每個方向發散低音。
將外面這塊編織網拆下之後,可見隱藏在網布下面環繞箱體的六個拾音麥克風開孔。
開孔處的拾音器,用於接受語音指令及接收反射回來的聲音,判斷距離調整每個方向的音量。
拆下的網布及其底座。
接下來看看底部這邊,撕下有蘋果logo的這一層之後,可以看到一排的接點。推測是用於韌體寫入和維修檢測。
拆下表面的一層橡膠蓋子之後,又拆下一塊硬塑料的高音導音錐,這個導音錐並沒有尖頂與以往的導音錐不同只保留的音錐的中下部,配合箱體底部類似賽車尾部一樣的擴散器來實現高音的均勻發散。底部拆解就此結束。
拆解繼續從頂部開始,頂部的側邊柵欄處有幾個沒有留空的位子,取下橡膠塞裡面隱藏著螺絲。
在拆解HomePod難度最大區域之前先來看看前面拆下的兩塊主機板。這裡是整合在主機板上的WIFI/BT天線。
打開這層金屬保護罩,裡面盡是密密麻麻大小各異的元件。
主機板兩翼上的金屬罩用來控制天線訊號的方向,原理類似路由器的全向天線加一半可樂罐。
開蓋後的主機板正面特寫。
一顆鉭電容。
TI德州儀器TPS62130B 降壓轉換器。
兩顆絲網印刷VM的8pin IC。
絲印JQ DG的IC。
絲印7CH2H1的IC。
絲印81CUPN的IC。
絲網印刷AAZ KEQ的IC。
接下來拆下另一面的金屬罩。
拆下保護罩的主機板背面特寫,其中一顆IC覆蓋有導熱矽膠墊。
這款銀白色表面的IC是USI 339S00450 WiFi+藍牙模組。
Dialog 338S00100-AZ電源管理IC。
MPS的一顆IC。
SKhynix現代H2JTDG8UD1CMR 快閃IC。
Apple 蘋果A8處理器,採用20nm製程,64位元架構。
這是觸控副板上音量觸控及其背光組件。
音量鍵的背光,採用類似液晶螢幕背光的結構。
上方採用泡棉遮光,兩個指示燈中間有一個獨立的模組,焊接到主機板之後採用膠封固定和保護。
拆開這個模組的金屬罩。
絲網印刷UP8的IC。
觸控控制器Cypress賽普拉斯CY8C4245。
TI德州儀器TPS62135 降壓IC。
TI TPS61170 升壓轉換器。
TI德州儀器TLC5971具有3.3V 線性穩壓器的12 通道16 位元ES-PWM RGB LED 驅動器。
這是整個音箱最難拆解的部分,全和球各大媒體之前的拆機幾乎都是使用工具鋸開整個塑料罩,我愛音頻網本著可以將產品復原的思想相對完美的打開了這個塑膠罩子。
拆解完畢後我愛音頻網又將拆解的這台HomePod近乎完美的拼裝回拆機之前的樣子,且HomePod可以正常使用。
低音單體採用梅花螺絲配合緩衝橡膠固定。
拆下這款體積碩大的低音揚聲器。
喇叭底面不是直接裸露出鍍鋅的T鐵底面,而是黑色噴漆表面。另外還能看到喇叭的導線和端子。
揚聲器正面特寫。
揚聲器背面特寫。
揚聲器的螺絲孔的墊圈,做好充足的防護避免產生共振。
揚聲器和箱體之間還有一層泡棉墊圈,做好充足的防止共振的措施。
下層還有主機板,採用排線連接到上層。可以看到幾顆大的電解電容。
拆下中部這個塑膠圈框架,處於音質考慮排線與框架之間使用黑色軟橡膠填充用於密封低音單元。
取下固定低音單元的塑膠圈,下方還有一個塑膠圈透過螺紋與箱體固定。
固定低音單元的塑膠圈和箱體之間有一圈粗壯的密封黑色橡膠圈並且用膠水牢牢固定。
這層由兩塊主機板組成,中間的為AC-DC電路部分和外圈是音箱功放電路部分
AC-DC電路部分正面特寫,中間膠封的是主電解電容,右邊是開關變壓器。
這款PCB背面的設計具有濃厚的台系風格。
翻開另一面,清晰可見的DELTA台達的logo。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開關電源,輸入100-240V~1.5A 50-60Hz,輸出+48V /55.5W。
拆開保護外圈。
各元件之間填充了黑色膠水以抗震。
套有熱縮管保險絲,一應俱全的EMI組件。
金屬殼屏蔽的共模電感。
來自LT的整流橋GBP408。
Rubycon紅寶石電容,400V 120μF。
藍色Y電容和黃色的壓敏電阻。
EL1013耦合器。
英飛凌11N80C3 MOS管。
81W 56 JHB電解電容。
SBR20A300CTFP 肖特基管。
兩顆二極體。
DAP013C 電源管理IC。
絲印9C1G的TI TS321 低功耗單路運算放大器。
絲網印刷DAS01B IC。
負責連接電源模組與擴大機電路的插座。
接下來看看外圈功放電路,有5個電解電容,一個電感。
背面特寫。
日本化工63V 1000μF的電容,耐熱105°C。
日本化工1500μF 25V電容。
低頻數位擴大機的濾波電感,右側的黑色插座就是低音單元的連接插座。
TI德州儀器TPS54560 降壓IC。
SI7308DN。
TI TPS62170 同步整流降壓轉換器。
電路特寫。
STMicroelectronics意法半導體STM32L DS1C8T7 MCU。
圈圈裡面是7個獨立的高音單元擴大機電路。
型號SSM35158 Class D擴大機IC。
絲印AYKE5的IC。
絲印ACM BDC。
絲印4350C YD1734的IC。
電路特寫。
紅色方框內為TI德州儀器TPS7A3001 線性穩壓器。 黃色框絲網印刷7AB PTYQ。
PowlRaudio 整合式音訊放大器。
內部的揚聲器陣列,共7個,產生每個方向都一樣的聲音。每個高音單元頂部的兩顆黃銅接線端子,並透過螺絲固定在上方的功放板上。
採用金屬條排線固定在機身側面的拾音器,每條排線上3個麥克風。
用於控制機身內壁拾音器的處理模組。
上面有3個插座,兩個大的IC,一個晶振和其他小IC。
背面採用雙面膠黏貼。
MEMS矽麥上面有802 KSM1字樣以及一個QR Code。
絲印HGV LA的IC。
Synaptics CX20810 ADC。
音箱底部的金屬接點,可以接收原廠調試資料等等。
音箱底部高音揚聲器7組開孔,中央橢圓開孔為資料介面位元。
交流電輸入插座。
拆下揚聲器陣列模組。
每個單獨的揚聲器模組都有兩個接線銅柱使用螺絲固定到擴大機板上。
揚聲器模組導聲孔上方有刻有單獨的QR Code。
拆下外殼,高音單元使用塑膠框架黏殼體上。
連接到高音單元的導線,焊接在外殼的內壁,另一端就是那個銅柱。
圓形的喇叭特寫。
拆解全家福。
三、我愛音頻網拆解總結
1.外觀上,頂部採用均勻的RGB彩色LED燈光,側面採用Ecoya的環保原液色紗的編織網布包裹,使得整個側面渾然一體;
2.喇叭配置方面,採用7個號角喇叭,並且每個喇叭都配備獨立的放大電路,配合拾音麥克風可以獨立控制每個揚聲器聲音的大小,並且獨立的放大電路也能帶來更大的音量和更好的音質;
3.內建Apple A8處理器,可處理語音指令及串流媒體播放等功能;
4.交流電路方面,用料豪華,做工和電路設計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