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設備齊全!也支援120W澎湃秒充+PD3.2 SPR AVS, 酷態科15號超級電站評測

前言

多裝置時代,桌面充電常陷「充電器紮堆、線纜纏繞」 的混亂- 筆記本、手機、耳機、手錶等設備各需適配充頭,既佔空間又添繁瑣。

CUKTECH 酷態科15 號超級電能站,以「讓桌面充電簡單點」 為核心,直擊此痛點:它支援6 台裝置同時充電(含伸縮Type-C、雙無線充等介面),覆蓋有線無線場景;相容PD3.1 140W、小米120W 尺寸澎澎澎澎、D 萬個設備,伸縮線收納等細節設計。

回顧酷態科充電器家族,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站首次搭載無線充模組與伸縮線,支援6台設備同時充電,極大的整合了桌面的充電需求,同時簡化了桌面凌亂的線材。

與30號超級電能站相比,減去了300W大功率輸出,但依舊保留PD3.1 140W輸出,此外還新增PD3.2 SPR AVS協議、2個無線充電模組與伸縮線實用配置,更貼近於日常使用,接下來,我們將通過詳細評測,帶大家深入了解這款“

開箱介紹

包裝採用酷黑設計,正面印有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站外觀渲染圖,左上角為產品名稱,右下角則是標有“GaN”,意味著該產品為氮化鎵充電器。

包裝盒背後印有產品特色賣點:六路輸出、線充一體、桌上型電能站、大螢幕顯示。

以及產品資訊參數:

產品名稱Name:酷科15號超級電能站充電器

產品型號Model:TA1406U

產品尺寸: 130.5x67.9x91.5mm

輸出介面Output Port: USB-C線x1+USB-C x2+USB-A x1+磁吸無線充電M1 x1+無線充W1x1

輸入參數Input:100-240V-50/60Hz 2A

單口輸出Single Port Output:

C1:9V3A 12V3A 15V3A 20V5A 20V6A 120W Max

C2:9V3A 12V3A 15V3A 20V5A 20V6A 28V5A 140W Max

C3:5V-3A 9V-3A 11V-3A 12V-2.5A 33W Max

A:5V2.4A 9V2A 10V2.25A 12V1.5A 22.5W Max

磁力無線充電M1 輸出Magnetic Wireless Charging Output:15W Max (For iPhone 7.5W)

無線充 W1 輸出Wireless Charging Output: 5W Max(For TWS)

雙口輸出Dual Port Output: 140W Max

三口輸出Three Port Output: 140W MaX

四口輸出Quad Port Output: 140W Max

五口輸出Five Port Output: 140W Max

六口輸出Six Port Output: 140W Max

總輸出Total Output: 140W Max

執行標準Executive Standard: GB 17625.1-2022 GB 4943.1-2022;GB/T 9254.1-2021

打開包裝,包含桌面充主體、AC電源線、奈米黏合膠以及使用說明書。

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站整體外觀採用磨砂黑材質,造型為一體式設計,視覺上有種將充電器「嵌入」無線充中,主要分為三個模組:無線充、螢幕、有線輸出。

輸出方面,正面配置USB-C伸縮線+2USB-C+USB-A接口,輕鬆滿足四台設備有線輸出。

其中USB-C1和USB-C2皆支援小米120W澎湃秒充。

充電站頂部為15W無線充模組,一側配有一枚「Display」按鍵,透過點擊可實現視窗切換。

無線充模組為二合一設計,展開後可同時充耳機與手機。

充電站底部兩側採用大面積防滑膠墊,中間印有產品規格參數並通過3C認證。

TFT萬象屏

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站正面配置1.83吋TFT萬象屏,實現充電資料視覺化,輕鬆查看各介面輸出狀態。

酷態科15號超電能站擁有多重視覺化資料介面,可查看輸出總功率;各個介面輸出功率曲線、電流、電壓詳情、充電協定;充電器溫度趨勢等。

此外,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站也支援開啟或關閉磁吸無線充電和C1/C2 PPS充電協議,以防止因協議衝突帶來的設備斷充。同時支援開啟或關閉A口小電流,提升對於手環、手錶類小電流設備的兼容性。

酷態科15號超電能站在插入小米/蘋果設備時除了可以彈出品牌外,還能識別當前設備使用的線材規格,充電頭網分別使用蘋果原廠線、第三方100W數據線、酷態科6A數據線進行實測,屏幕分別識別為3A Coble、5A Coble、6A Coble。

0.7m靈動伸縮線

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站自帶約0.7m靈動伸縮線,擁有段落式抽拉定位,用戶可依不同使用場景自由調整充電線長度。

伸縮線採用磁吸埠設計,服帖收納,更顯整齊。

開合式充電板,雙區無線充電

磁吸面板採用蘋果同源N52磁鐵,約10N吸力,可實現60°懸停轉軸,並支援多角度懸停。輸出方面,支援磁吸無線充電位15W Max,支援蘋果7.5W Max,無線充電位(不含磁吸),支援5W Max充電。

蘋果手機在橫螢幕狀態下可觸發StandBy模式。

AC線材端頭印有「CUKTECH」標識,兩端皆有耐彎折包膠處理。

AC插頭採用雙腳插座,通過3C認證,規格:2.5A 250V~。

另一頭為8字插腳,規格:2.5A 250V~。

線身為RVV線纜,耐壓值300V;線徑為2*0.5mm²,經3C認證。

機身長度約為130.48mm。

機身寬度約68.29mm。

無線充模組高度約90.29mm。

充電模組高度約63.54mm。

伸縮線厚度約1.45mm。

AC線材線徑約3.39mm。

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站裸機重量約510.5g。

519g(官稱)重量在同家族中屬於較重檔位,不過對於桌面充來說使用場景大多數也只是放置桌面。

AC線纜重量約72.5g。

整機套裝重量約582.9g。

協議測試

追求探索完整的協議是這個測試的​​意義,方便用戶能根據具體的協議進行設備的選擇,擁有更好的快充體驗。

USB-C1

POWER-Z KM003C實USB-C1具備UFCS、QC3+、PD3.2(顯示衝突,實際為PD3.2)、xiaomi 120W、DCP、Apple 2.4A充電協議。

PDO封包方面,USB-C1埠具備5V3A、9V3A、12V3A、15V3A、20V5A五個固定檔位,還包含5-11V6A、5-20V6A兩個小米私有快充檔位。

使用POWER-Z KM003C單獨測試PD3.2協議,讀取封包可以看出實際上還擁有9-20V3A,5A的SPR AVS協議。這也是充電頭網近期又測得的一款支援SPR AVS協定的充電器,可以說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站在充電協定方面十分能打。

UFCS協定方面,支援5-11V3A檔位,步進電壓值為20mV,步進電流值為10mA。

USB-C2

POWER-Z KM003C實USB-C2具備UFCS、QC3+、PD3.1、xiaomi、DCP、Apple 2.4A充電協議。

對於miPPS需要重新調整POWER-Z KM003C檢測模式,該連接埠實際具備xiaomi 120W充電協定。

PDO封包方面,USB-C2埠具備5V3A、9V3A、12V3A、15V3A、20V5A五個固定檔位,和一組5-11V5A PPS電壓檔位,還擁有5-20V6A 高壓PPS檔位,28V5A高壓固定檔位。

miPPS包含5-11V6A、5-20V6A兩個小米私有快充檔位。

USB-C3

POWER-Z KM003C實USB-C3具備QC3.0、PD3.0、PPS、QC4、DCP、Apple 2.4A充電協定。

PDO封包方面,USB-C3埠具備5V3A、9V3A、12V2.5A 三個固定檔位,和一組5-11V3A PPS電壓檔位。

USB-A

USB-A口實測支援QC3.0、FCP、SCP、AFC、DCP、Apple 2.4A充電協定。

設備支援介紹

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站Type-C1伸縮線和Type-C2均支援小米120W MAX澎湃秒充,對於小米設備來說,大部分機型都能很好適配,也存在部分機型不相容澎湃秒充的情況,充電頭網對比也進行了相應的匯總。

在小米數位旗艦手機總表中可以看到,對於小米9-15系列的機型都能適配澎湃秒充(MI TurboCharge),其中,小米8系列及以下的老款機型不支援澎湃秒充(MI TurboCharge),僅支援QC或PD協定。

再來看看紅米K系列機型的私有協定支援情況,除較老舊機型外,例如K20系列,其餘機型多數支援澎湃秒充(MI TurboCharge)。

將酷態科充電器家族中的小米澎湃秒充功率進行對比,可以看出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站擁有小米120W澎湃秒充在同家族也屬於第一梯隊水平,可為大多數米系設備提供原廠級別閃充體驗。

小米機型相容性測試

測試的米系設備中均能達到高功率私有快充,新款米系設備都能握手18V大電壓,舊款設備也能握手9V電壓和5A大電流,整體相容性非常高。

測試米系設備充電功率最高的為Redmi K50電競版(102.58W),Redmi K系列充電功率能維持在98W以上,其餘機型都能達到原廠充電功率,對於米係用戶來說,這款CUKTECH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站能夠提供高效的充電體驗。

充電相容性測試

相容性測試環節可以清楚的得知充電器為各個設備的充電情況,CUKTECH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站擁有ADC2.0自適應快充相容多品牌機型快充,包括相容PD3.1 140W、小米澎湃秒充120W、PPS100W、UFCS融合快充33W、華為SCP22.5W等多種快充協議,充電頭網會使用數十款設備搭配充電器進行測試,為讀者呈現真實的測試數據。

USB-C1(伸縮線)

使用CUKTECH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伸縮線站為iPhone 17 Pro Max充電,POWER-Z KM003C測得功率為14.73V 2.55A 37.57W。

使用CUKTECH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伸縮線站為MacBook Pro 16 M4 Pro充電,POWER-Z KM003C測得功率為19.52V 4.45A 86.93W。

將以上主流的終端設備充電數據匯總製表,可以看到多數手機設備握手9V 或15V 電壓檔位,蘋果係對PD有較好的兼容性,可以握手15V電壓,掌機和筆記本可握手20V電壓檔位。

將充電功率資料繪製為長條圖,可以看到測試設備中支援PD協定的設備如MacBook Pro 16 M4 Pro(93.75W)充電功率最高,對於支援PPS協定的設備,如紅魔鬼9S Pro+(90.22W)、vivo X200 Pro(41.21W)也能很好相容,蘋果系產品也能達到原廠快充水平,其餘測試設備中大部分機型都能達到18W以上快充,整體來看對於不同設備不同品牌相容性表現優異。

USB-C2

再來看看USB-C1口,與自帶線連接埠最大差異在於其支援更高功率的PD3.1,在高功率裝置充電會有更好的表現,如清單中MacBook Pro 16 M4 Pro握手PD3.1協定達到28V電壓。

將充電功率資料繪製為長條圖,可以看到測試設備中依舊MacBook Pro 16 M4 Pro(133.81W)充電功率最高,華為MateBook X Pro、小米Pad 7S Pro等支援高功率PD或PPS設備達到90W以上充電功率。

USB-C3

USB-C2口相較於前兩個高功率連接埠輸出功率為30W,可在對手機、平板、遊戲機等裝置握手9V或12V電壓。

將測試數據繪製成圖表,所測試設備大部分都能達到23-30W,能為不同品牌設備提供快充,兼容性表現不錯,其中蘋果系設備兼容性表現依舊穩定,17Pro系列跑滿該端口PD30W,而聯想掌機LEGION Go S由於僅支持大功率輸入的原因無法正常充電。

USB-A

再來看看USB-A口,所測試設備握手5V或9V,該連接埠支援華為SCP22.5W,因此華為系手機會有不錯的相容性表現。

從統計圖可以看出,華為Pura80 Pro+握手華為SCP功率達到19.66W,其餘安卓機型充電功率在8-18W,蘋果系列產品充電功率均在7W左右。

多口輸出測試

雙口同時為iPhone 17和iPhone 17 ProMax充電,功率分別為11.1W、29.17W。總輸出功率約40.27W,輸出效率拉滿。

三口為兩台筆電和一台手機同時供電,功率分別為62.94W、43.17W、25.04W。

四口為兩台筆電和兩台手機同時供電,功率分別為62.89W、43.16W、7.36W、7.05W。

總輸出功率方面,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站140W的輸出水準在同家族屬於一檔水準,與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充總輸出能力相同。

充電全程測試

在充電全程測試設備方面充電頭網選用了iPhone 16 Pro Max 作為測試對象,將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站與iPhone 17 Pro Max 放置於25℃的恆溫箱中,並接通電源,測試結果如下。

接通電源後,手機握手15V電壓,以36.8W持續充電至10分4秒,最後功率下降至34.4W並持續至13分36秒,隨後功率下降至29.6W並持續至25分46秒,隨後功率下降至24.6W並持續至28分47秒,隨後功率下降至15.5W並持續至34分13秒,接著功率下降至9.24W並持續至59分37秒,最後以1小時31分51秒結束充電。

從充電曲線可以看出,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站為iPhone 17 Pro Max充電50%耗時20分21秒,68.9%耗時30分鐘,80%耗時42分26秒,90%耗時57分39秒,100%耗時1小時31分51秒。

經實測,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站通過了ChargerLAB 充電實驗室iPhone 17 Pro Max快充測試,以20分鐘充電50%的成績表現十分亮眼。

再來看看為筆記本充電表現如何。

接通電源後,MacBook Pro 16 M4 Pro握手28V電壓,以132W的充電功率持續充電23分29秒,隨後功率下降至113W並持續至21分50秒,隨後功率下降至78W並持續至42分29秒,之後功率下降至53.6W並持續功率下降至78W並持續至42分29秒,之後功率下降至53.6W並持續功率下降至78W並持續至42分29秒,之後功率下降至53.6W並持續功率下降至785

繪製曲線圖,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站為MacBook Pro 16 M4 Pro充至50%耗時26分38秒,55.4%耗時30分,80%耗時52分33秒,90%耗時1小時5分59秒,充填1小時41分35秒。

空載功耗測試

充電器在插座上插著不使用的情況下是否會浪費電,具體會損耗多少電能,這是許多讀者心中的疑問,待機功耗環節就是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將充電器插在POWER-Z A240 ATE自動測試櫃,並讀取功率計上的數據,測試結果如下。

經過功率計測試,充電器在220V 50Hz 電壓的空載功耗為0.6W,換算下來一年損耗的電能約為5.256kW·h,若市電價為0.6元/kW·h,充電器一年的電費約為3.15元左右。

在110V 60Hz 電壓下的空載功耗為0.55W,換算下來一年損耗的電能約為4.818kW·h,若市電價為0.6元/kW·h,則充電器一年的電費約為2.89元左右。

轉換效率測試

充電器本質上是一種轉換設備,過程中會有損耗,以熱量的形式散發出來;充電器從插座上汲取的功率往往會比充電器標註的功率大一些;將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站在220V 50Hz交流輸入的情況下分別進行轉換效率測試,下圖是測試結果。

先來看看220V 50Hz電壓下轉換效率如何,整體轉換效率在80.63-94.02%之間;其中轉換效率最高的是28V5A檔位,轉換效率達到了94.02%;轉換效率最低的是5V3A檔位,轉換效率為80.63%。

再來看看110V 60Hz電壓下轉換效率如何,整體轉換效率在80.88-93.2%之間;其中轉換效率最高的是28V5A檔位,轉換效率達到了93.2%;轉換效率最低的是5V3A檔位,轉換效率為80.88%。

整體來看,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站在兩類電壓下的轉換效率在同類充電器中屬於主流水平,表現優異。

紋波測試

由於充電器中採用開關電源,變壓器次級輸出的並非直流電,需要經過整流和電容濾波輸出,也就是充電器輸出會存在漣波;充電頭網採用示波器測試充電器輸出的漣波值,與業界標準進行比對,偵測充電器的輸出品質。漣波越低,充電器的輸出品質就越高。

空載紋波

220V 50Hz 電壓下,空載漣波峰峰值最高的是15V0A檔位,漣波峰峰值為42mVp-p;漣波峰峰值最低的是5V0A檔位,漣波峰峰值為23mVp-p。

110V 60Hz 電壓下,空載漣波峰峰值最高的是15V0A檔位,漣波峰峰值為43mVp-p;漣波峰峰值最低的是5V0A檔位,漣波峰峰值為23mVp-p。

帶載紋波

220V 50Hz 電壓下,帶載漣波峰峰值最高的是20V5A檔位,漣波峰峰值為25mVp-p;漣波峰峰值最低的是5V3 A檔位,漣波峰峰值均為11mVp-p。

110V 60Hz 電壓下,帶載漣波峰峰值最高的是20V5A檔位,漣波峰峰值為27mVp-p;漣波峰峰值最低的是5V3 A檔位,漣波峰峰值均為12mVp-p。

小結

經過實測,酷態科15號超級電能站在220V 50Hz,漣波皆不高於43mVp-p,表現較穩定。

充電頭網總結

酷態科15 號超級電能站精準解決多設備時代桌面充電「雜亂低效」 痛點,是一款兼顧實用性與性能的整合式充電設備。其核心優勢在於“多設備相容+ 高效輸出”,支援6 台設備同時充電,涵蓋USB-C 伸縮線、雙USB-C、USB-A 及雙無線充接口,適配PD3.1 140W、PD3.2 SPR AVS、小米120W 澎湃潰1 140W、PD3.2 SPR AVS、小米120W 澎湃 (MacBook)、無論秒機尺寸為安卓、尺寸皆能

設計上,1.83 吋TFT 萬象屏可即時查看充電數據,0.7m 伸縮線方便收納,開合式無線充支援60° 懸停與蘋果StandBy 模式,磨砂黑機身搭配防滑膠墊,兼顧顏值與實用性。實測表現亮眼,為iPhone 17 Pro Max 20 分鐘充至50%,為MacBook Pro 16 M4 Pro 1 小時41 分充滿,多口輸出總功率穩定,轉換效率達80.63%-94.02%,紋波控制優秀,空載功耗低至0.55W,兼顧效率與節能。

整體來看,這款電能站尤其適合多設備用戶、辦公族等人群,以「一個設備替代多個充電器」 的核心價值,大幅提升桌面整潔度與充電效率,是桌面充電場景的優質解決方案。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