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開箱] 雙口雙模,雙倍快樂:ZMI雙模充深度評測 APB03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裡流派紛呈。就消費而言,有人崇尚花花世界,大手大腳;也有人喜歡凈、空、明、廣,往斷舍離上靠。就做產品而言,有的喜歡功能多,隨之而來的就是臃腫;有的是在某一項做到極致,但受眾單一做不大。所以業界誇產品經理最好的話是:刀法準。

今天要說的這款ZMI雙模充的刀法就很準,不是簡單做個一加一,也不是胡亂去堆功能,而是恰到好處的滿足剛需人群的需求。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款產品。

一、開箱展示

紙質包裝盒是一貫的簡潔又不乏質感,正中印有產品的渲染圖,四角各有品牌、賣點、配件等。上有掛鈎方便店鋪展示售賣。

背面以參數為主,摘錄如下:

ZMI雙模充電器+充電寶(50W)
產品型號:APB03 接口類型:USB-C,USB-A
輸入參數:100V-240V 50/60Hz 1.4A
充電器輸出:
USB-C:5V 3A、9V 3A、12V 3A、15V 2.7A、20V 2.25A 45W Max
USB-A(A口單獨使用):5V 3A、9V 3A、12V 2.25A、20V 1.35A 27W Max
USB-A(雙口同時輸出):5V 1A
充電寶輸出
USB-C:5V 2.4A、9V 2A、12V 1.5A 18W Max
USB-A:5V 2.4A、9V 2A、12V 1.5A 18W Max
雙口同時輸出:5V 2.4A 12W Max
電池種類:鋰離子電池
額定容量:3500mAh(5V 2.4A)
電池能量:23.4Wh/24.12Wh(MIN/TYP)、6500mAh/6700mAh 3.6V
包裝內容:ZMI雙模充電器+充電寶(50W)×1、說明書×1,數據線×1

 

打開包裝,產品及配件均有紙板保護,利於避免運輸過程中產生損壞。

全部取出擺好,分別是數據線、ZMI雙模充電器+充電寶(50W)、說明書。

二、外觀展示

到了大家最期待的外觀展示環節,ZMI雙模充以黑色為主,產品方正中透著圓滑。

這款雙模充表面為鏡面和磨砂拼接而成,下方的磨砂部分印有「6700mAh」字樣,應是表明電池容量。

另一側面的鏡面部分是CD紋設計的電源按鍵,磨砂部分印有「50W」字樣,應表示支持50W輸出。

「CD紋的圓形」這一特色在ZMI紫米家的產品中多次出現,兼具裝飾性和實用性。

雙模充採用了摺疊插腳的設計,對於用戶收納整理還是出行攜帶都是非常方便。

接口面板上帶有防塵貼,防止接口進入灰塵。接口配置為1C1A雙接口的設計,下方有順序的排列著四顆白色電源指示燈。

USB-A接口有「5V 2.4A、9V 2A、12V 1.5A 18W MAX(充電寶模式)」字樣;USB-A有「5V 2.4A、9V 2A、12V 1.5A 18W MAX(充電寶模式)」字樣。

底部為磨砂質感,印有產品參數及信息,與包裝盒上信息基本一致,不再贅述。

值得一提的是隨雙模充附送了一根C to C的充電線,方便用戶使用充電寶模式。

這根線長度為155cm。

三、體積與重量

使用遊標卡尺測量ZMI雙模充,厚度為31.34mm。

寬度為73.40mm。

長度為77.46mm。

雙模充的重量為251.3g。

四、對比展示

雙模充這類產品既是充電器與移動電源的深度結合,某種意義上也是「夾縫中生存」,對沒有使用場景的用戶來說就是雞肋。因此我們將ZMI這款雙模充與我手頭上日常使用的幾款充電器、移動電源做個小小的對比。(去充電頭網實驗室找了一圈,琳琅滿目各家產品都有,但拿來做對比有引戰嫌疑,所以我們沒有把範圍展開。)

1、硬幣對比

將一元硬幣靠在ZMI雙模充旁邊,後者比前者略高一些。

2、與蘋果96W充電器對比

將雙模充與蘋果96W充電器放在一起對比,體積差別不大,顏色、稜角與功能性的差別才是真的大。

3、與舊款ZMI雙模充對比

我們將ZMI舊款雙模充找出,重量為202.3g,新款比舊款重了49g。

將新舊兩款ZMI雙模充放在一起,左舊右新,整體風格一致,尤其是那顆CD紋的圓圓按鈕。新款接口配置和容量有了升級。

4、自用對比

筆者日常使用紫米的2A1C 65W充電器搭配一個5000mAh的充電寶, 基本可以滿足需求。將兩者與新款ZMI紫米雙模充做個對比。因為是筆者自用的設備,放出來也是為大家做個參考而已,不必對參數深究。

重量上,「日常兩件套」為263g,與紫米雙模充相差不大。

五、基礎參數測試

1、充電器模式

讀取USB-A接口的快充協議,支持Apple2.4A、QC2.0、QC3.0、AFC以及FCP等快充協議。

讀取USB-C接口的快充協議,同樣支持Apple2.4A、QC2.0、QC3.0、AFC、FCP以及PD3.0等快充協議。

讀取USB-C接口的PDO報文,支持5V 3A、9V 3A、12V 3A、15V 3A、20V 2.25A五個固定電壓檔位,支持最高45W的功率輸出。

2、移動電源模式

讀取移動電源模式下USB-A接口的快充協議,支持Apple2.4A、QC2.0、QC3.0、AFC以及FCP等快充協議。

再來看一下移動電源模式下USB-C支持的快充協議,支持Apple2.4A、QC2.0、QC3.0、AFC、FCP以及PD3.0快充協議。

讀取移動電源模式下USB-C接口的PDO報文,支持5V 2.4A、9V 2A、12V 1.5A三個固定電壓檔位。

六、輸入測試

使用ZMI雙模充自帶的AC插腳進行充電,從功率計上可以看出當前的充電功率為10.7W。

七、輸出兼容性測試

1、充電器模式

(1)USB-C

對產品在充電器模式下USB-C的輸出進行測試,iPhone 11 Pro Max支持USB PD和Apple2.4A快充協議,使用USB-C為iPhone 11 Pro Max充電,功率為9.02V 2.51A 22.73W。

小米 10 Pro手機支持PPS、QC和USB PD快速充電協議,使用USB-C對小米 10 Pro手機充電,功率為5.04V 2.81A 14.18W。

Switch主機支持USB PD快速充電協議,使用USB-C對Switch主機充電,功率為15.11V 1.02A 15.45W。

iPad Air 3支持Apple 2.4A和USB PD快速充電協議,使用USB-C對iPad Air 3充電,功率為15.02V 2.30A 34.66W。

Macbook Pro 16支持USB PD快速充電協議,使用USB-C對Macbook Pro 13充電,功率為20.06V 2.04A 41.05W。

為了方便大家查閱,我們將將USB-C輸出的測試數據放在表格當中。從數據上看,大多數設備都可以成功握手相應快充,如iPhone 11 Pro Max的功率為9.02V 2.51A 22.73W,握手PD快充。

將數據整理為柱狀圖,其中排名最高的是兩款筆記本,功率都超過40W;最低的是魅族 16th Plus、vivo X50 Pro和Switch底座,功率都低於10W。

(2)USB-A

對產品在充電器模式下的USB-A口進行測試,iPhone11 Pro 支持USB PD和Apple2.4A快速充電協議,使用USB-A為iPhone11 Pro充電,功率為5.06V 2.34A 11.86W。

華為P30 Pro 支持SCP、FCP和 USB PD快速充電協議,使用USB-A為華為P30 Pro充電,功率為9.01V 1.28A 11.59W。

iPad Air 2支持Apple 2.4A快速充電協議,使用USB-A對iPad Air 2充電,功率為5.06V 2.36A 11.95W。

測試數據放在表格中,USB-A接口的兼容性也不錯,大多數設備都可以握手快充。榮耀8的功率為8.96V 1.52A 13.67W,小米 10 Pro的功率為8.73V 2.72A 23.78W。

將數據放在柱狀圖中,排名靠前的是小米家的小米 10 Pro和Redmi K30 Pro,墊底的是一加 8 Pro。

(3)雙口同時輸出

對充電器模式下的雙口同時輸出進行測試,使用USB-C為華為MateBook充電,功率為19.89V 2.06A 41.05W,同時使用USB-A為小米10 Pro充電,功率為4.90V 1.49A 7.33W,在充電器模式下雙口同時輸出時USB-C為單獨一路輸出設計不受影響,功率分配策略為45W+5W模式。

2、移動電源模式

(1)USB-C

對移動電源模式下USB-C接口進行輸出兼容性測試,iPhone11支持USB PD和Apple2.4A快速充電協議,使用USB-C為iPhone11充電,功率為8.99V 1.94A 17.51W。

黑鯊3S支持PPS、QC和USB PD快速充電協議,使用USB-C對黑鯊3 Pro充電,功率為8.99V 1.87A 16.84W。

iPad Pro 11支持Apple 2.4A和USB PD快速充電協議,使用USB-C對iPad Pro 11充電,功率為12.03V 1.42A 17.15W。

將測試數據放入表格,大多數設備都能成功開啟快充,尤其是蘋果家產品的表現非常穩定。

數據放入柱狀圖中,排在前面的是努比亞紅魔5G手機功率逼近20W,最低的是魅族 16th Plus與vivo X50 Pro。

(2)USB-A

對移動電源模式下的USB-A輸出進行測試,iPhoneSE2 支持USB PD和Apple2.4A快速充電協議,使用USB-A為iPhoneSE充電,功率為4.99V 2.30A 11.51W。

三星 S20 Ultra 5G手機支持PPS、AFC和USB PD快速充電協議,使用USB-C對三星 S20 Ultra 5G手機充電,功率為5.02V 1.76A 8.88W。

將數據放入表格,可見一加 8 Pro的功率為5.05V 1.37A 6.95W,未能開啟快充,三星 S20 Ultra 5G手機功率為5.02V 1.76A 8.88,有些差強人意。

將數據放在柱狀圖中,排名靠前的是魅族17 Pro、黑鯊3S以及Redmi K30 Pro,墊底的是三星 S20 Ultra 5G、一加 8 Pro。

(3)雙口同時輸出

對移動電源模式下的雙口同時輸出進行測試,使用兩個接口分別為小米9和小米10 Pro充電,功率分別為6.29W和6.88W,雙口同時輸出時共享5V 2.4A輸出。

八、最大輸出功率

使用EB程控電子負載測試ZMI雙模充的最大輸出功率,以0.1A為電流步進幅度,10秒為時間間隔,最終錄得最大輸出為2.40V 19.73A 47.4W。

九、全程充電測試

使用ZMI雙模充的充電器模式為MacBook Pro 16充電,開始時便握手了20V 2A的輸入檔位,電壓、電流以及功率三大數據平台均持穩定的輸入狀態。約2小時後,電流出現了短暫的波動,約2小時5分後趨於平穩輸入,約2小時26分後功率和電流逐漸下降直至充電結束,全程耗時約1小時58分,輸入最高功率為20.1V 2.15A 43.21W。

十、溫升
充電器熱量跟功率密度、效率值、內部方案設計、環境溫度等等有關,功率密度低的產品因為體積大有足夠的空間讓元件布局隔開,表面溫度會較低,但體積往往較大。而功率密度高的產品,內部往往採用了立式插板元件堆疊等設計,儘可能地將充電器做小方便用戶攜帶,理論上溫度會比功率密度低的產品熱。

對雙模充在充電器模式下的溫度進行測試,測試條件為在約25°的室溫下以20V 2.25A 45W持續輸出一小時進行測試,預備開始前的最高溫度為26℃。

一小時後可以看到當前的最高溫度為56.5℃,溫度上升了30.5℃。

一小時滿載溫升環節是用來測試充電器在極限使用的情況下的發熱情況,用戶日常使用中很少會遇到這種長時間滿載的情況。手機、平板、充電寶等數碼設備功率不大,溫升會較為緩和,而筆記本充電則會隨著電量逐漸飽和而降低功率,發熱也會同步降低。

目前國家標準中對充電器表面溫度要求是,不高於95度,小米的這款二合一雙模充的充電器模式最高溫度為56.5°,遠低於國家要求的溫度,符合國家的標準 。

十一、充電效率

1、10W

對雙模充作為移動電源使用時的輸出效率進行測試,首先以5V 2A檔位進行輸出效率測試,測試全程電壓、電流和功率均持穩定輸出狀態,全程耗時約2小時05分。放出的能量約為21.2169Wh,所以產品在以5V 2A檔位輸出時效率約為21.2169/24.12=87.96% 。

2、18W

接下來對產品以9V 2A檔位進行輸出效率測試,測試全程電壓、電流以及功率三大數據平台均持穩定輸出狀態,全程耗時約17.4832Wh,所以產品在以9V 2A檔位輸出時效率約為17.4832/24.12=72.48% 。

總結

官方名稱為ZMI雙模充電器+充電寶(50W)的這件二合一產品對於短途旅行或者出差遊玩等使用場景是絕佳利器。外觀沉穩有層次,圓形按鈕辨識度不低,手感也不錯,總的來說顏值不低。

性能方面,產品自帶電源插頭不用單獨去攜帶。充電器模式下支持5V 3A、9V 3A、12V 3A、15V 3A、20V 2.25A五個固定電壓檔位,支持最高45W的功率輸出;移動電源模式下支持5V 2.4A、9V 2A、12V 1.5A三個固定電壓檔位,支持最高18W的功率輸出,兩種模式在實際的兼容性測試中和大多數設備均可以很好的握手相應的快充。快充協議方面兩種模式均支持PD、Apple2.4A、QC2.0、QC3.0、AFC以及FCP等快充協議,可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快充需求。

選擇購買ZMI雙模充等於購入一個最高45W的功率輸出的充電器加上一個6700mHA的充電寶,作為充電器使用時性能表現突出,可以提供45W的PD快充;而作為移動電源使用時電池容量還能保證夠用,充電方面也可以提供18W的PD快充,這樣即使在移動電源模式也能為用戶帶來不錯的充電體驗。你們會選擇嗎?

前往購買行動電源/50W PD QC快充/1A1C | ZMI紫米 充電器+行動電源 6700mAh 二合一套裝組 (APB03)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